一百年前,美国用庚子赔款设立了奖学金,让一帮十几岁的小孩子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建造了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四十年前,作为与美国建交后得到的一份礼物,美国总统半夜电话里确认,不光接收了第一批派去留学的五十二个中国人,还像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敞开大门。到现在,在美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达到36万人之巨。就在两年前,我到列支敦士登交流的时候,传统基金会的主席Feulner博士在我演讲间隙递纸条给我,上面写着当年的中国留美学生数量有三十万人。后来,他给我说,这三十万人中,大部分会成为美国的朋友,也有相当部分会成为美国的敌人,而美国政府不会放任不管。
两年过去了,今天终于等来了白宫对特定专业中国留美研究生的限制措施。我没在美国留过学,但我也知道从中国普通民众有权利获得私人护照—也不过二三十年光景—申请自费到美国留学到现在,太平洋彼岸那个国家是不可置疑的顶尖人才汇聚地。甚至,中国最早期一批建设者,科学家工程师还有社会科学家,大多数是从美国回来的。改革开放的成就,从贡献者的背景来看,很多都与美国脱不开干系。甚至很多改革开放过程中具体政策的制定者,他们都陆续到美国留学深造,为后来贡献才智积累智力资源。
为什么要留学?钱钟书当年讲,留学就像生疹子,一辈子有一次就够了。我深以为然。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壮游”,长大成人,要先去游历名山大川,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最重要的是打破自身认知的局限。英国也有这样的传统,他们叫做grand trip,就是贵族青年去欧洲大陆游历求学,为的是不被英伦三岛和那一湾海峡局限住。
在我看来,现在我们在互联网上听到很多嘈杂的声音,自相矛盾的声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没有见识的人获得了门槛很低的发言机会,在技术手段不成熟的年代,他们没有机会去发表将国家人格化或者将经济私人账户化这类危险的言论,充其量只能去做街谈巷议,像在街口趴活的的哥们那样,能把国际关系聊成家长里短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中国人一向都是被这个群体中的强者保护得很好。这是有精英主义之嫌的观点,却是有道理的。而现在,很多人带着出去镀金,回国找份高薪工作的愿望去留学,自然成为国外环境里格格不入的小粉红,和网络空间里竭力表忠的“精神无产主义者”。他们出去逛了一圈,既不去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也不去学习人家的典章制度,倒主动做起了“大国”的宣讲员,跟以前吃着体制内残羹剩饭到田间地头和车间教室去宣讲政策的体制内边缘人没什么两样。指望他们把这个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是缘木求鱼。
留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像跟着诺贝尔奖得主学习也不一定能做出自己的成就来一样,孔圣人有弟子三千,出类拔萃的也才七十二人。顶着留学生的高帽子,并不能表明肚子里有墨水脑子里有道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且言行一致,这样的留学生才不仅仅是“海归”,还可能成为玄奘那样的杰出人物。
0
推荐